钻井知识几问几答
钻进中钻具刺了有哪些显示,如何处理和预防?
答:主要显示:1.泵压会慢慢下降 2.进尺变慢 3.转盘负荷会越来越重 4.岩屑中会出现井壁掉块 5.有时会蹩钻。
处理即预防:1.及时起钻,同时检查钻具 2.如有遇卡,不能活动太猛,以防在刺口出折断 3.下钻丝口要干净,丝扣油要符合标准,涂抹均匀 4.尽可能按标准扭距上扣5经常对钻具进行预检查6.不用钻具作电焊时地零线,以防发生电击腐蚀。
中经常会出现蹩跳是哪些原因?如何处理?
答:原因:1.钻头齿型与地层不匹配 2.井底不干净,有金属落物 3.井壁有垮塌 4.钻具刺了没及时发现 5.钻头泥包 6.钻头使用到后期轴承晃了
处理:1.可减压试钻,正常后再慢慢地增加至正常钻压2.如减压无效,应起钻,3.如井底有落物,可下随钻打捞杯。
接单根时,用转盘卸扣常常会出现较大地倒劲,这是什么原因?怎么处理?
答:主要原因:1.进尺快,排量低,井内有沉砂或砂桥;2.井壁有垮塌;3.钻井液性能不好,钻头被泥包;4.有轻微粘卡现象;5.单只钻头进尺较多,没测井斜,井斜度比较大。
处理:如属于**种情况,可以适当增大排量,降低钻压,控制钻速。如属于最后一种情况,应当起钻进行投测或电测。
正常起钻前循环钻井液,应当如何活动钻具?
答:准备循环起钻前,首先使钻压减到零,钻具恢复原悬重,停转盘量准放入后,再开始活动钻具。活动钻具时应当上提下放与转动相结合,不能总是停在一个位置转动。转动时钻头位置应当避开砂层或其他松软地层,以防止冲出“大肚子”。如方钻杆已经打完,上提下放活动之后,方余应当留出4~5米,以便遇卡时大距离活动钻具。如方钻杆没打完,方余在4~5米以上,上提下放活动之后,应把钻头放到距井底0.1~0.5米为好,以防发生溜钻或顿钻时严重损伤钻头,使事故更加恶化。
正常起钻前为什么要循环钻井液?循环多长时间为好?
答:1.清洗井内岩屑,防止下钻遇阻;2.配合固控设备对钻井液进行除砂过滤,降低钻井液含砂量;3.取出井底最后几米砂样,达到录井目的;4.为保证测井或下套管顺利进行,彻底清洗井眼。
不能以循环时间定为起钻标准。当地质人员根据迟到时间取完最后一包砂样后,如果振动筛上仍有较多的岩屑返出,则说明井内不干净,应当继续循环,直到井内无岩屑返出时才能起钻。
在软地层或砂岩地层钻进,为什么常常出现“大肚子”井眼?怎么预防?
答:原因:1.排量太大;2.钻井液性能不好,主要是失水太大;3.活动钻具不合理,钻头总停留在一个位置冲刷。
预防:适当控制排量,以满足井内清洗条件为好,同时控制钻井液的失水;活动钻具时注意上提下放与转动相接合。
mbclz.cn.b2b168.com/m/